帮人咱就要帮到底
——威海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周经海“二次捐献”侧记
2017年3月24日下午3时,在威海文登区火车站,威海市红十字会、文登区红十字会、威海联通文登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及众多媒体记者都在等待一名志愿者的光荣回归,他就是”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周经海。 3点29分,周经海从出站口缓缓走出,脸上洋溢着微笑。面对大家的关心和问候,周静海平静地说:“既然答应了,咱就要帮到底,今天总算兑现了承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能尽快好起来,健健康康的长大”。
初次捐献,一诺千金
周经海是文登联通线路维护班的一名普通员工。参加工作以来,在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早在2009年,在文登区红十字会开展的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血样采集活动中,周经海就积极报名,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6年6月,周经海与北京一名白血病儿童配型成功。得知消息后,周经海当即表示:“配型成功是一件光荣和幸福的事情,我同意捐献,没问题。”当家人担心捐献是否对健康有影响时,周经海态度坚决,他说:“能捐献自己的干细胞挽救他人的生命,这是多大的缘分呀,我不能见死不救,我必须去。”2016年7月1日,带着家人的牵挂和同事的祝福,周经海赶赴济南千佛山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首次捐献。
二次捐献,义无反顾
2017年2月20日,正在户外作业的周经海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去年和你配型成功的孩子还需要第二次捐献”,电话那头传来的这则消息让周经海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身体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周经海急切地想了解被捐助者的消息。“孩子的免疫系统下降,急需要你再次捐献淋巴细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周经海介绍孩子的情况。听说孩子还活着,周经海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虽然与被帮助的孩子从未谋面,但是在周经海的心里,他已经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家人。毕竟通过干细胞捐献,自己与对方已经血脉相连。
面对需要“二次捐献”的消息,周经海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可是,已经46岁的他,再次捐献无疑是对身体的一次巨大考验。
“现在能救孩子的只有我了,我要是退缩了,孩子就完了”,周经海几乎没有过多纠结,毅然决定第二次捐献。周经海的选择同样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74岁的老母亲倪永欣也鼓励儿子:“咱做好事就要做到底,你救的不单单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家庭啊!”在得到周经海的肯定答复后,济南千佛山医院和患儿所在医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二次捐献时间定在3月9日。
突发意外,捐献受阻
3月8日,就在准备启程赴济的前一天,周经海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他的老母亲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而离世。想起前几天,母亲还鼓励自己第二次捐献干细胞。临行在即,母亲却撒手人寰。噩耗袭来让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禁不住泪流满面。
“老周,要不缓几天,等办完大姨的后事咱们再去济南。”文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姜永生宽慰着周经海。“不,捐献照常进行吧,帮人咱就要帮到底,这也是俺妈生前对我的嘱咐。”虽然已经泣不成声,但是周经海依然决定继续捐献。
得知这个突发情况后,威海市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和省红十字会以及捐献医院进行了沟通。考虑到周经海的实际情况,情绪不稳会影响身体状况,由此可能削弱捐献效果,最终决定延缓捐献时间。周经海对此虽然有些失落,但也表示理解。
带着嘱托,完成捐献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周经海再也坐不住了,他再次要求去济南进行第二次捐献。在焦急等待十几天后,他终于接到来自红十字会的通知,3月22日启程赴济南。得到消息后,周经海的眼眶湿润了,“终于可以了却自己的心愿、完成母亲的嘱托了。”3月23日早上八点多,周经海来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做着捐献前的准备。“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得打动员剂,这次不用了,捐献量也比上次少。”医生向周经海介绍情况。周经海两个胳膊都连着管子,通过血液细胞分离机循环采血,捐献了50毫升的淋巴细胞混悬液。
善行义举,生命赞歌
超越身体的负荷,忍受丧母的苦痛,周经海义无反顾地选择第二次捐献,这是用真情书写的奇迹,这是用责任传递的温暖。周经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威海人,但是他用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被帮助的孩子给周经海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上说等她长大了,也要像周经海伯伯一样,把爱心献给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周经海是2017年山东省内第一例“二次捐献”的志愿者,他也是威海市继吕明玉、王慧胜之后的第三例成功实现“二次捐献“的志愿者。 截至目前,威海市登记在册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累计已达12613人,成功实现捐献60例。大爱无疆,真爱无言,相信在众多的像周经海这样的榜样影响下,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生命接力中,“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的城市形象将更加熠熠生辉。